圆通被曝“内鬼”泄露个人信息,究竟是怎么回事?
物流工程是近些年来兴起的行业,一直以来他们能否保护客户个人信息是大家关注和争论的话题,但是圆通被爆,其公司有“内鬼”泄露个人信息,这一新闻一被曝光,可谓是引起了一波不小的轰动,身为公司来说,泄露个人信息本就是自己的责任,而且在个人信息如此被看重的情况下,如果不认真责改,他终将会退出历史舞台,那么,这件事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让我们具体盘点一下。
圆通公司旗下某网点的工作人员结合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利用内部人员账号,盗取客户信息,再将信息低价出售从而谋利,这种行为导致40多万人信息被泄露,快递公司如何承担后果?在我看来他们不仅要承担后果,同时更应该积极整改自身。首先,对于自己网点的加盟人和工作完人员要有合理考核。其次,完善自己的系统,及时遏制违反行为。最后,探索新的营业方式。
一、合理考核
物流行业是一个发展前景很广的行业,未来更需要很多人的加入,人才的综合素养需要得到提高,同样人品也得合格,这就需要合理的考核制度来完善,并且需要加强监管力度,避免累死事件再发生。
二、完善自己系统
圆通内部人员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轻松窃取别人信息,这对公司的系统也是一种考验,公司的系统是否合格,公司系统是否可以完善,自己可否引进更好的技术给顾客带来更好的体验。
三、探索新的营业方式
经历这次事件,圆通在客户们心中的地位不断降低,这就需要探索新的营业方式,带给大家新的体验。
对于圆通的未来,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你见过哪些因为个人信息被泄露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例子?
12月6日,成都市郫都区确诊两例新冠阳性患者,为一对夫妻。
今天,这两名患者的孙女赵某也被诊断出呈阳性。赵某确诊的消息发出后,当地防疫部门及时在网上公布了该患者14日内的主要活动场所,其中包含多家餐馆、酒吧,范围涵盖成华、郫都两区。
一并公布的信息显示,赵某年仅20岁,还没有固定职业。年纪轻轻就频繁出入酒吧,这一情形引起了网民们的热议,而此后事情开始向另一个方向发展,互联网上接连出现赵某的身份证号、真实姓名及具体住址等个人隐私信息,赵某本人也遭受了极大程度的网络暴力。
此外,还有多名女性遭到“误伤”,个人信息受到不同程度泄露。目前,成都警方称已介入调查,但结果仍有待公布。
针对后续发展,网上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特别时期应该特别对待,虽然赵某的个人信息遭到泄露,但其在接触确诊的祖父母后仍然流连多地,“被人肉”是应得的惩罚,有助于警示后人,而且现在疫情防护仍然是第一位,尊重隐私再大也不能大过防疫。有的人则认为,即使是在特殊时期也不应该放松对个人隐私的保护,防疫不应成为实施不法行为的幌子。
、
我国的抗疫活动已经持续将近一年,在这一年中,抗疫优先于保护公民其他权利的情况的确并不少见,比如为了防止人员流动而限制小区居民行动自由、为了提醒民众注意而公布患者活动轨迹等。在这些例子中,公民的个人自由、个人隐私都给防疫要求让了位,“特别时期特别对待”是具有正当性的。
但是在赵某这个案件中,存在着很多和上面不同的情节。合法的情况是由防疫主管部门来公布患者个人信息,而不是网友匿名“人肉”;公布的隐私程度也应该保持在必要限度,而不是大到教育经历、小到身份证号统统曝光。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合法公布信息的背后有法规支持,且内容克制,虽然也造成公民个人隐私的散布,但并没有给当事人带来太大损害。而以“支持防疫”为名进行的人肉搜索活动则是不折不扣的违法行为,擅自披露赵某个人隐私的网友既没有得到当事人许可、也没有对披露范围进行限定。
结果,赵某的照片、朋友圈信息及身份证号等隐私信息都被公之于众,这些信息除了给网友增加谈资外,没有任何帮助抗疫的作用,而赵某本人也遭受了大量网络攻击。即使是在疫情期间,这样的“人肉”也没有任何的正当性。
更有人认为,“人肉”患者虽然有违法嫌疑,但能够对不注重防疫的人群施以惩戒,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应该追究法律责任。首先我们要摆正认知,罹患新冠肺炎不论是在道德上还是在法律上都称不上恶,如果赵某明知自己患病,还为了感染他人多处活动,那么很可能构成了刑法上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自有刑法惩戒。如果不是这种情况,那么其本身就是疫情受害者,社会应当予以救济,而不是施以惩戒。
关于网络世界中个人隐私权的保护,国家网信办于去年颁布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迈出了重要一步。该规定就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及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三个群体都设置了不得散布个人隐私的规定,这表明,发布、转发个人隐私信息都有可能构成违法行为,本案中包括了初始信息的上传者、微博转载者及提供转载渠道的微博平台等。
《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而如何承担侵权责任被规定在第十五条,需要根据造成的损害类型来具体确定。在
本案中,赵某受到了诸多方面的网络暴力,人们根据其活动轨迹及身份信息称呼其为“转场女王”,又因为年纪轻轻无固定职业,因此遭受了网民私德上的指责。这里也涉及了名誉上的污蔑,因此她可以主张“赔礼道歉”及“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江苏无锡500多万条个人信息泄露,这是怎么回事?
看到这个新闻,真的是让人感到触目惊心!然而,事实就是如此,这是警方破获的一起非法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相关的公民个人信息就达到了500多万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护个人隐私显得至关重要!
事故梳理
近日,江苏无锡警方破获一起涉及侵犯个人隐私信息的重大案件,无锡几乎所有小区业主的信息都被泄露,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累计查获的个人信息达到了500多万条。涉及的内容主要有楼盘名称,业主的姓名,业主身份证号,手机号码,楼栋号,甚至还有房产面积等等。
通过调查发现,这些信息被倒卖的渠道有非常多种,其中最直接的就是楼盘开发商内部人员流出,其次就是各大小区物业管理人员或者保安将信息泄露,其他的也就来自于中介,还有一些装潢公司等等内部信息。
涉及到的隐私数量之多,着实让人咋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有隐私吗?真的让人感到不寒而栗,就像生活当中时刻被人监督一样。
事件本质
非法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等待他们的必将是法律严惩!我们只有做好自己,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其他的也就只能随缘了。然而这次背后让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就是: 怎么才能赚到钱?
很多的人就想着一夜暴富,然而,现实生活中真的有这种可能吗?有是有,但是是极少数,所以就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就动起了歪心思,就想着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来换成金钱,殊不知已经违反了法律。
赚钱需要心安理得!倒卖他人的隐私就会给社会公众安全带来隐患,相关人员是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且现在明文禁止,这就是违法行为,为何还有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说到底还是利益驱使啊!
事件反思
其实从个人的生活经验来看,在公众环境下保护好隐私,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留下自己的相关信息。当然,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当中这一条是少不了的,或多或少都要留下自己的一些相关信息。比如说名字,身份证号,手机号码等等。如果一旦发现自己的信息外露是可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可以进行质问,并且寻求正当合法的途径去解决问题。但是,我们总是这么想的: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损害,也就不追究了,其本质上也就助长了这些人的“大胆”心理。
所以说能别留下信息就尽量别留,不然的话真的是一大堆麻烦事情,一大堆电话,让人防不胜防啊!
万豪酒店再曝大规模数据泄露,这次泄露的都包括哪些个人信息?
继2008年万豪酒店被黑客攻击导致5亿客户的信息被盗后近期又出现了类似的事情,万豪酒店的数据被泄露导致3.27亿的客户信息将在网络上“裸奔”,这些信息包括姓名、电话、邮箱、住址、各类证件号码还有银行账户等信息,说白了就是只要在这里住时提供给酒店能够证明自己是个守法公民的信息已经全部泄露,如今警察还在对这次的事件调查中。
一、在这住过的客户信息全网“裸奔”。
当我看到万豪酒店的客户信息泄露时脑中蹦出来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万豪到底得罪了谁?前几年因为被黑客攻击万豪酒店泄露5亿用户的私密信息,时隔十二年后历史重演当年因为疏忽被罚款9900万英镑不如眼下的事件万豪需要支付多少罚款?好了言归正传,这次的客户信息泄露非常彻底,从客户到达酒店的时间、办理入住需要用的证件(身份证、护照)、会员卡信息还有居住的时常等信息全部泄露。
其实让客户最闹心的是他们的住址和银行卡也一并被泄露了,因为万豪酒店一直都有惯例给居住的老客户赠送礼品所以多数人都有接收过他们的快递,So如今家庭住址泄露了,客户们害怕不?关于银行卡这一块多数人都已经向银行备了案或者将卡直接停用,反正就是麻烦事一箩筐。
二、此次信息泄露万豪酒店恐凉凉。
在近期万豪酒店的公告信息中我们能够发现一个点,那就是这次的信息泄露原因还没有查清,到底是内鬼所为还是黑客入侵现在也没有一个定论,说心里话万豪酒店的价格在国内不算物美价廉住一晚的普通价格都要在900+,从目前来看万豪酒店的价格是贵但各方面都还不如7天或者如家,这种明显对比被网友议论后万豪日后的境况堪忧。
眼下因为疫情的缘故众人都开始了节衣缩食的生活,等到疫情结束后大家也都会选择让人放心且舒心的地方居住,到那时候万豪还会成为中高档人群的首选吗?我觉得不见得,先不论环境和服务如何就信息安全这一块就已经给人们的心中打了一个负分,试问哪个出行的人愿意沾惹这种麻烦事?所以万豪如果不能将这件事情完美的解决那就等着凉凉吧。
售卖金融、贷款等行业公民个人信息7万余条,获刑三年,起到了啥警示作用?
这样就是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害怕了,解决了他们这样的思想,比较棒的做法。
0条大神的评论